您的位置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 >>
《台湾省》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6-07-08
 

第十二章     台湾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等基本概况,以及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3.使学生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了解其“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民族、主要城市及旅游点分布。

    5.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教具准备:

    台湾省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注意通过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引言】同学们,刚才听了‘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不是觉得旋律非常熟悉,非常优美?哪你知不知道这一首是哪里的民歌?

   (答:台湾)

   【讲述】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台湾省“旅游”一趟,看看这美丽富饶的宝岛。

   【CAI】台湾省课题

   【CAI】中国地形图

   【指图讲述】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它位于我国东南部海洋上,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CAI】放大台湾岛

   【CAI】台湾省概况图

   【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指图讲述】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的海洋中,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CAI闪烁出海洋名称)其中台湾海峡是东海、南海的航运要冲,有我国“海上走廊”之称。

   【提问】台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

    (答:略)

   【练习】做活动一,利用比例尺测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的直线距离。

   【CAI】出示正确答案

   【读图】刚才我们分析位置时只分析了海陆位置,那么它的纬度位置又如何?有哪条重要纬线穿过?

   (答:北回归线。)

   【指图讲述】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

   【CAI】台湾地形图

   【读图】台湾岛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山地、平原各分布在岛的什么部位?

   (答:略)

   【CAI】沿北回归线作A-B剖面线,出地形剖面图分析

   【指图讲述】台湾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山地约占全岛面积的2/3,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台湾中部的山区,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统称台湾山脉。(CAI打出台湾山脉名称)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97米)?是岛内第一高峰,也是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平原分布在沿海,总称西部平原。(CAI打出西部平原名称)平原主要由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提问】这样的位置、这样的地形对气候有没有影响呢?

   (答:有。)

   【CAI】台湾气温图 (闪烁有关部分)

   【指图讲述】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中部,再加上四面环海,这样的位置决定了全岛大部分地区属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南部沿海属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C以上,所以说台湾的气候有高温的特点。

   【提问】20C以下集中在中部,为什么?

   (答:略)

   【CAI】台湾降水量图

   【指图讲述】台湾岛四面环海,受季风影响,全岛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在1500mm以上,只有西部平原背风地带降水量在1500mm以下,其中东北部迎风坡降水多、雨日长,如基隆是著名的“雨港”,而火烧寮则有“中国雨极”之称,年降水量在6000mm以上,1912年曾高达8409mm。(我们顺德年降水量约1600mm,火烧寮是这里的4倍。)

   【CAI】地形雨形成图  季风风向图

   【提问】为什么火烧寮会成为我国的雨极?西部平原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略。)

   【讲述】台湾岛一向有“宝岛”之称,那它的宝藏在哪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寻寻宝。

   【CAI】台湾水力图

   【读图】台湾岛多山的地形、湿热的气候,对河流的发育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述】河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四周分流入海,加上这里降水丰沛,形成这里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岛上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日月潭是最大的湖泊,这还建有台湾最大的日月潭水电站。

    高温多雨的气候,一方面使河流水量增多,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条件。

   【CAI】森林农产图

   【讲述】台湾除了被称为“祖国宝岛”外,还有其他很多美称,如“亚洲天然植物园”、“米仓”、“糖缸”、“水果之乡”、“茶叶之乡”等。

   【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与这美称有关的物产,想想他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CAI】森林垂直分布图

   【指图讲述】台湾山地众多,所以森林资源丰富。因全岛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从山麓到山顶,随气温降低,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森林,树种很多,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由于地形的限制,耕地多集中西部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稻种植普遍,因而被称为“米仓”。这里甘蔗、蔗糖的产量也很大,有“糖缸”之称。另外还盛产香蕉、菠萝和茶叶,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及“茶叶之乡”的美名。

    台湾除了地上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外,地下也有很多宝贵的资源,请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资源?

   【CAI】矿产图

   【提问】请说说主要有哪些矿产?分布在哪里?

   (答:略。)

   (学生每讲出一种矿产,CAI闪烁出一种矿产符号)

   【指图讲述】台湾的矿种主要有6种:金、铜、硫磺、煤、石油、天然气。金、铜主要分布在台湾山脉,西部平原有煤、石油,北部火山区产硫磺,西部海域有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除上述多种多样的地下矿藏外,广阔的浅海多水产资源,台湾海峡的鱼类特别多,是我国优良的渔场。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

   【CAI】渔场盐场分布图(闪烁有关部分)

   【讲述】那美丽富饶的宝岛除了刚才介绍的丰富的资源外,还有很多美丽的风光,请看:

   【CAI】出风光图片(音频输出有关介绍)

   【看书】阅读课文“经济发展”一段

   【CAI】经济结构图(演示动态变化过程)

   【提问】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略。)

   【指图讲述】台湾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曾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稻米、甘蔗和制糖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和出口商品。但由于省内市场狭小等原因,自60年代后,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和原配件,加工出口经济发展迅速,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四大部门已成为台湾省的经济支柱,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竟争能力,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台湾省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比重下降,并且由传统的稻蔗农业转向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园艺业,产品以外销为主。近年来,许多台商到大陆投资,(顺德也不少)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发展。目前,福建省是台资企业最多的地区。

   【CAI】人口密度图

   【提问】台湾全省人口2000多万,计算一下人口密度是多少?

   (答:略。)

   【提问】人口多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答:略。)

   【CAI】民族分布图

   【提问】台湾居民以哪个民族为主?大部分是大陆哪两省的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一族?

   (答:略。)

   【CAI】城市分布图

   【读图】找出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说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答:略。)

   【CAI】放大台北、高雄、基隆三幅城市图

   【指图讲述】台湾的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其中台北位于台湾岛北部,是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台湾省大的城市。高雄是第二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业中心,全省最大的港口。基隆位于东海之滨,是重要的军港、渔港和海运中心。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等概况,知道台湾的地形、气侯等条件及其在此条件下形成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还了解了台湾的外向型经济以及人口、民族、城市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是同胞兄弟,海峡两岸人民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CAI】放录相

   【CAI】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台湾省

一、   多山的海岛---我国第一大岛

1.      位置、范围、面积

2.      地形:山地占三分之二

3.      气候:高温、多雨

二、   美丽富饶的宝岛

1.      水力资源---河流短急、水力丰富

2.      森林资源

1) 种类多:亚洲天然植物园

2) 樟树多:樟脑产量居世界第一

3.      农产丰富---水稻、甘蔗、水果、茶叶

4.      矿产资源---金、铜、硫磺、煤、石油、天然气

5.      海洋资源

1) 渔场:台湾海峡

2) 盐场:布袋盐场

6.      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三、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60年代前:农业为主

60年代后:工业超过农业

四、   人口、民族和城市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相关资料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1
人教版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教案2
人教版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教案1
人教版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1
人教版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教案1
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第四册《中国的农业-种植业》教案1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地理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