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作者:   加入日期:24-01-05
 

一、我国的疆域、人口与民族
 
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东西跨经度约62°,最东端与最西端时间相差4个多小时,时间差异明显;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约50°,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显著。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四至点
(1)东至点: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西至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3)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4)南至点: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
4.邻国、主要岛屿及群岛
(1)邻国:我国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2)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钓鱼岛等。
(3)群岛: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
5.我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域及行政中心
名称 行政中心 名称 行政中心 名称 行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北京市 北京 贵州省 贵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天津市 天津 福建省 福州
西藏自治区 拉萨 上海市 上海 云南省 昆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重庆市 重庆 海南省 海口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陕西省 西安 四川省 成都
江苏省 南京 湖南省 长沙 湖北省 武汉
江西省 南昌 甘肃省 兰州 青海省 西宁
山西省 太原 山东省 济南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河南省 郑州 浙江省 杭州 安徽省 合肥
河北省 石家庄 台湾省 台北 广东省 广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辽宁省 沈阳 吉林省 长春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 — — —

6.特殊省级行政区域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省区之最:

①内蒙古自治区跨经度最广。

②海南省跨纬度最广、位置最南。

③黑龙江省位置最北和最东。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陆地面积最大、邻国最多(8个)。

⑤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相邻省份最多(8个)。

7.我国的人口
(1)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2)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3)人口分布界线: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4)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21年起开始实施“三孩”政策。
(5)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重。
(6)人口政策不断调整的目的: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8.我国的民族
(1)民族: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民族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部分民族的主要分布与特色文化
民族 主要分布地区 特色文化 民族 主要分布地区 特色文化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那达慕大会 傣族 云南省 泼水节
藏族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雪顿节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手鼓舞
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月三”歌节 苗族 我国西南部和湖南等省区 苗年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占比大,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在不断升高,最近一次测量为8848.86米。
4.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采矿业、林业、牧业等多种经营;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劣势有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多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5.地势
(1)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影响: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便利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三、我国的气候
 1.气温
(1)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纬度因素;夏季除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外,全国普遍高温——地形因素。
(2)温度带:我国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
2.降水
(1)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
(2)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干湿地区及其分界线
(1)湿润区(水田)与半湿润区(旱地)分界线: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草地)分界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荒漠、戈壁)分界线: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
四、我国的河流
 
1.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西麓—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外流河的分布及水文特征: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大,以降水补给为主。
(1)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除东北地区):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3)东北地区:河流水量丰富,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3.内流河的分布及水文特征:多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断流现象。
4.主要湖泊: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等。
 
5.长江
(1)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在夏季。
(2)各河段特征
①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利枢纽众多,其中最大的是三峡水利枢纽。
②中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
(3)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①问题: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等。
②治理:上游营建防护林;中下游退耕还林、还湖,加固江防大堤,疏浚长江航道,防治水污染。
 6.黄河

(1)水文特征:径流量较小,含沙量大(世界最大),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汛期在夏季。

(2) 河段沿线特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有龙羊峡等众多水利枢纽;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为沿岸带来灌溉水源;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矿产资源丰富;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是华北平原主要塑造者之一。

(3) 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①问题:上游和下游易出现凌汛现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②治理: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恢复植被,减少泥沙下泄;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疏浚河道。

五、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风能、水和水能等。
(2)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
3.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资源循环使用;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使用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六、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征

(1)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2)人均占有量低,地区分布不均。

(3)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丘陵、盆地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以南主要是水田)。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地区,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

(3)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

(4)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高寒区。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各类土地资源的保护

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②林地: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③草地:合理放牧,划区轮牧。

七、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基本特征及应对措施
(1)总体特征: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
(2)具体分布及应对措施
①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汉济渭等);
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措施:建设水利工程,如三峡、葛洲坝等)。
2.南水北调
(1)东线: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一路向北,抵达山东、天津。
(2)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缓解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3)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上游,缓解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污染严重、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等。
(2)解决措施: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随手关闭水龙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等);防止和治理水污染(生活、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等);海水淡化,扩大淡水来源;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等。
八、我国的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2)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货物,且距离较远的,一般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
(4)石油、天然气等液体或固体粉末状货物,适宜选择管道运输。
2.我国铁路线分布特征:地区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3.我国铁路线西部稀疏的原因
(1)自然原因:西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脆弱,不利于铁路的修建。
(2)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城市较稀疏,对铁路运输需求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雄厚的资金和物质基础。
4.高铁:以客运为主。
(1)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运行速度快、舒适度高、能源消耗低。
(2)与飞机相比:高铁的价格较低、灵活性好。
十、我国的农业
1.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地和丘陵地区。

2.渔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以东为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西为畜牧业区,其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4.四大牧区及主要畜种
(1)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2)新疆牧区:细毛羊。
(3)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
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6.我国农业发展方向:走科技强农之路,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十一、我国的工业
1.我国工业区的整体分布特点: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2.四大工业基地及发展条件
(1)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2)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矿产资源丰富等。
(3)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市场广阔等。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邻近港澳、东南亚,可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市场广阔。
3.高新技术产业
(1)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和技术。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多依附于大、中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5.我国三大高新技术聚集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①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②“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③陕西杨凌高新技术产业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磨刀不误砍柴功,点击此处下载工具软件,可以提高下载速度!!!
文件大小: 3559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本地下载!
* 本站使用了防盗链处理,请直接点击下载地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相关资料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教案合集
《自然灾害》教案1
《河流》教案2
八年级上2.2《气候》教案2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2
八年级上1.3《民族》教案1
1.2《人口》教案1
八年级上1.1《疆域》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八年级上4.2《农业》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详细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4.1《交通运输》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河流》教学设计
《疆域》教学设计3
《疆域》教案2
1.1《疆域》教案1
八年级上2.2《气候》知识点
八年级上2.2《气候》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知识点
 

   版权所有 我爱地理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2